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Pasta/starch.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Pasta/starch. Show all posts

12/31/2014

軟軟香香的包子、饅頭--在家美食之旅第十發?

 包子在我們家是必備食品: 奶黃餡的是孩子們的早餐加點心,紅豆餡的是先生的早餐和消夜,而菜肉餡則是來不及或不想做飯時的晚餐。曾幾何時包子小小消失在我們家的餐桌上,取而代之的是吐司、馬芬或鬆餅。既然請了假在家,就多勞動些,以抵沒上班少了的收入吧。只是不知道這能不能算是在家美食之旅第十發,並竟包子是典型食品,除了廣式飲茶,有人去餐廳點包子嗎?

 這次的包子有三種口味,照舊有奶黃餡。因為家裡沒有先生喜歡的紅豆餡了,所以嚐試了楊桃文化上看來的起司包子。上回做蘿蔔絲酥餅時,剩了不少油酥,所以看到麵食食譜書上做的鮮肉酥餅時,決定做些純肉餡,可以包成酥餅,也可以當成包子餡,所以除了鮮肉包子,還做了六個鮮肉酥餅。

愈是不健康的東西,孩子愈愛吃,所以六個鮮肉酥餅還來不及拍照,就被搶光光。新嚐試的起司餡,老大說有點怪,卻是一口接一口,一點都沒有"怪"的表情。上星期辦公室的potluck,一大堆的食物理,最受青睞的竟然是macaronic and cheese。唉,不管小孩還是大人,這裡的人只要有起司,做成什麼都非常受歡迎。

鮮肉餡是參考孟老師的食譜,但先生覺得太鹹了、醬油的分量太多,不過用了不少麻油很香,香到剛進門的先生都問是什麼東西那麼香。只可惜東西煮熟後,竟然沒有了原來的香氣(哭)。

我喜歡做包子還有一個原因,用剩下的麵糰還可以做成饅頭。在我們家,饅頭夾上蔥花炒蛋,不論是早餐還是消夜,都很受歡迎。雖然做這麵食忙到深夜,但冷凍櫃裡庫存滿滿,給家人的愛也是滿滿。

12/25/2014

椒鹽旋餅..不一樣的(小)大餅--在家美食之旅第七發


那天的麵糰我很豪邁的只做成一個又大又厚的"大"餅,相同份量的麵糰,今天我把它分成四分,做成四個"小"大餅。我先將麵糰擀成長方形,然後抹上少許蔬菜油,然後灑上花椒粉和少許鹽,再切成四等份,再分別捲起,盤成圓盤狀,然後略略桿扁。

熱好平底鍋,加少許油,將麵糰放入鍋中,小火煎至兩面金黃,香噴噴的美味大餅就完成了。


好餅要有好粥或好湯來配才完美,所以來碗拿手廣東粥,讓人有如吃在人間仙境。不用出門,即使待在家也可以享有美食,何樂而不為呢?

廣東牛肉粥--在家美食之旅第六發

 廣東粥是過世公公的最愛。公公喜歡喝粥,除了廣東粥以外,只要是粥,他都喜歡。很可惜婆婆不喜煮粥,公公想喝粥就得到外頭買。公公喜歡喝粥眾所皆知,所以即使因公出國訪友,大夥兒就會四處尋賣粥的地方,就是要滿足公公愛喝粥的胃。

先生長像和身高均不似公公,但是個性、工作態度和喜好廣東粥和煲湯,則如出一轍。為了討好先生的胃,煲湯和熬廣東粥都是自己婚後不斷嘗試、研究學來的。


 
 多倫多有很多香港移民,所以要吃道地的廣東粥多倫多絕對是首選。多倫多的廣東粥好吃,但價錢也不低,再加上車資、旅館,算一算還是自家美食來的划算,雖然自家品牌的廣東粥比不上店裡賣的,但真材實料加上多年的研究,我的廣東粥絕對出的了廳堂。

好的廣東粥底要從生米開始熬煮。用熟飯或冷凍生米來做,雖然省了點時間,但味道差已,且煮出來的粥少了生米製做的綿密感。 我的做法是用一半長米、一半平時吃的白米,洗淨加少許鹽醃1-2個小時,然後加大量的水和泡好的干貝(我常常忘了先泡干貝,所以只好直接將干貝加入)和少許腐竹,煮滾後放入悶燒鍋中悶一夜,第二天再用小火熬至濃稠,一鍋綿密的白粥就煮好了。

 熬好的白粥粥底可以加入不同的食材,變成不同風味的粥品,其功能就像湯麵的湯底,所以好的粥底非常重要,其重要程度幾乎是美味珍饈的代名詞。這天我原本是要煮魚片粥的,但在前夜置冷藏櫃的魚肉幾乎沒有解凍的現象,所以臨時改成先生喜歡的牛肉粥,因為不吃肉,所以我自己就只吃白粥配椒鹽旋餅。

在冷冷的冬天,來上一碗好滋味的廣東粥,不但暖了身體也暖了遊子的心。

12/24/2014

蔥香四溢的蔥花烙餅--在家美食之旅第五發

 家人愛吃麵食,我更愛做麵食。就像很多愛美女士永遠少雙鞋,我則是看到喜歡的麵粉,就忍不住買回家囤積。因為麵粉是食品,不能久放,為了消耗它們,麵食、麵包、糕點在我們家從沒斷過。


 這個烙餅只有在特定的日子裡我才會做,因為餅的麵皮是老麵、燙麵、發麵的混合體,同時要準備三種麵糰,還挺費勁的,還好內餡很簡單,就只有蔥花、鹽和食用油。


乾鍋、小火,將餅兩面烙黃,香味四溢的蔥花烙餅就完成了。

又是蘿蔔絲酥餅,又是蔥花烙餅,一家子吃的歡樂的不得了。只可惜家中剩湯太多,否則再配個西湖牛肉湯,保證個個撐破肚皮。

很期待耶誕夜的到來,因為先生大人要掌廚。先生會做的菜沒幾樣,只因為營養師的太太老是霸著廚房,所以讓他老兄英雄無用武之地。今個兒先生詢問起咱家的耶誕夜要吃何種大餐,想想這幾天來,我天天在家美食之旅一發接一發,也該讓賢換人當大廚,我也可以歇歇,何樂而不為。所以靜待先生大展廚藝,雖然我可能能吃的不多(家裡除我之外,都是肉食主義),但還是非常期待先生的大餐。

12/23/2014

在家美食之旅的早餐--全麥酸奶酪pancakes

平時在星期假日,我都會準備pancake或格子餅waffles,給家人當早餐。在家美食之旅的第一天,用自己做的全麥吐司,弄了法國吐司給家人當早餐。第二天則是烤吐司加歐姆蛋當早餐,所以今天這個全麥pancakes真正是cook from scratch。

 以往做這個pancakes,我都是用自己做的優格來做,但家裡的酸奶酪放了有一陣子了,所以為了出清存貨,這一次改用酸奶酪替代優格,只不過酸奶酪有點不太夠,所以我加了些脫脂鮮奶。又酸奶酪比自製的優酪乳濃稠許多,所以我大概又多加了2oz的鮮奶,才把麵糊調成應有的濃度。

Pancakes做法如下:
1. 乾料: 90g中粉、90g全麥粉、38克糖、1.5t bp、0.5t bs、1/4t鹽。
2. 濕料: 12oz buttermilk/酸奶酪/優格、12g蔬菜油、1全蛋、1蛋白。
3. 1.和2.分別混合好,然後2.加入1.混至剛好沒有乾粉程度。
4. Griddle 375F,噴些油,將1/4杯的3.兩面煎黃即可。


用酸奶酪取代優格做出來的pancakes特別鬆軟綿密,真是誤打誤撞,也可能是我用了全脂酸奶酪,脂肪含量增加,讓pancakes鬆軟好吃。下回可以試試用低脂或無脂的酸奶酪來做,看看效果是否一樣的好。

放假在家,雖然少了收入,但賺到和家人相處的時光,真的很值得。所以在家美食之旅,再接再厲!





美味牛肉餡餅 + 濃濃小米粥--在家美食之旅第三發

牛肉餡餅是我們家那幾個肉食主義的最愛,所以在家美食之旅當然少不了它。
 
 
食譜是來自孟老師的中式麵食,這食譜是書裡所有食譜中我最滿意的一個。做好的餡餅肉嫩又多汁,說有多好吃就有多好吃(我不吃肉,光看他們埋頭苦吃,即使沒有親口嚐過,也可以感受的到餡餅的美味)。

滿滿的肉餡,一點也不馬虎
隨便包包,包的有夠醜的,安慰自己一下: 反正到時候也是煎的扁扁的,好吃最重要:)

先生幫忙煎的,還算不錯,只是油好像不只多了一點,而是多了好幾點:(
 吃餡餅當然要配小米粥。去年暑假全家老小去矽谷訪友,熱愛麵食的我們,少不了餡餅、蒸餃、小米粥。我們想老中多的地方,這類東西應當做的很好吃,只可惜我們去的餐廳做的餡餅還沒有我自己在家做得好吃。我們點的小米粥小小一碗要一塊多錢,我自己在家裡煮一大鍋,材料也不過一塊錢左右。哇,我們這趟在家美食之旅,真是便宜又大碗呢!

1/08/2013

南瓜食譜之一: 南瓜糰子 Pumpkin Sweet Rice Balls

我喜歡糯米,不論鹹的甜的,我一概不拒,是喜歡到沒有吃完它就停不下來的程度。所以平時我會儘可能不去做要用到糯米或糯米粉的東西,因為唯有如此,我才能真正控制自己對糯米的無可救藥。

這個糯米糰子的構想是來自MASA的豆腐糰子,只是把豆腐的部份換成罐頭南瓜。不過因為罐頭南瓜比自己用新鮮南瓜做的南瓜泥來的乾些,所以我有加些水來調節麵團溼度,其他的做法就完全按照大師的步驟。註: 我沒在爐子上烤糰子。

室溫的南瓜米糰子很Q很好吃,即使不沾任何東西,我也是吃的津津有味。記得去年日本鄰居也做了這種豆腐糰子送我,有兩種口味,一種是沾醬油的,另一種是沾黃豆粉的。兩種口味我都喜歡,不過我懶得煮醬油沾醬,所以就只沾了加糖的黃豆粉。


沾了黃豆粉的糯米糰子
其實南瓜很營養,不但高纖,維他命A和其他的維他命、礦物質含量也都很高,也富含antioxidants,是個物超所值的健康食品。現在南瓜一年四季都可以買的到,而罐裝南瓜更是貨架上的固定商品,所以食用南瓜不再限定於秋冬季節。不過在西方國家的傳統裡,南瓜是感恩節大餐裡不可缺少的應節食品,而市場上也到處販售著不同的南瓜和南瓜產品。入境隨俗,在這橙黃色的季節裡,我在Costco買了三大罐的南瓜泥(一罐28 oz)。罐頭南瓜除了拿來做南瓜貝果送老師、鄰居們,我還做了南瓜土司、南瓜麵包、南瓜馬分、南瓜pancakes,甚至南瓜餅乾。(唯獨南瓜派從缺,因為做派的功力還不到家,仍有待加強。)

這麼努力的在消耗南瓜泥,可是家裡的南瓜罐頭不減反增。追究原因是我太貪心了,在耶誕節過後又去了一趟Costco,結果發現原價五塊多的南瓜罐頭變成兩塊錢不到。本著省吃減用的貪小便宜心裡,我又扛了八個packs的南瓜罐頭回來(一個pack有三大罐)。這下子光努力還不夠,我看我得很用力很用力地用才行啊。

2/18/2011

Macaroni & Cheese Nuggets

我們家的寶喜歡起司, 舉凡加有起司的食物都很喜歡, 像pizza、Alfredo sauce等等常常吃到盤底朝天. 這個mac & cheese是他們的all time favorite, 只要做這東東, 保證吃光光, 一點威脅利誘都不需要. 平時我做mac & cheese是不看食譜的, 完全是隨性所致, 但是這次為了要做mac & cheese nuggets, 特意照著食譜做, 沒想到寶兒們還是比較喜歡我亂亂作的mac & cheese:-)

7/25/2009

快要炸開的Burritos

我和先生都不太喜歡吃墨西哥料理 雖然以前也上過墨西哥餐廳 但點來點去的就只是這burritos 主要的原因是我不太能接受墨西哥料理中的一些調味料 話說前一陣子老大突發奇想說要去Taco Bell吃taco 雖然在這裡住了好多年 卻從來沒有去過Taco Bell 因為我根本不喜歡taco 不過也因此引起我想自己做flour tortilla的興趣

上網找了幾個食譜 憑著以往做麵食的經驗 篩選了兩個看起來比較會成功的食譜 找個吉時良辰動手實驗 flour tortillas做法很簡單 材料都是家中現成有的 只是tortillas要現做現吃才好吃 所以超市賣的冷藏tortillas雖然方便 但多少有些添加物 自己做也不難 家人吃的快樂也健康些

剛作好的tortillas要用kitchen towel保溫 雖然不可能每次都現做現吃 但我都是把麵團分好滾圓 一份一份放進保鮮盒中 放置冰箱冷藏 要吃的時候再橄開煎熟 在兩三天內吃完 都還很新鮮很好吃

包上自己喜歡的餡料 像sour cream是一定要的 家裡沒有salsa 所以將番茄切碎 加些切碎的洋蔥和香菜來取代 再加些切碎的生菜和切條的烤雞胸肉 包成burritos 讓不吃蔬菜的孩子們一口接一口的吃下去很多青菜

孩子們喜歡burritos是因為可以包進很多他們喜歡的cheese 我自己吃的則包了些酪梨 我似乎有些太貪心 料放的太多了

這burrito真的快炸開來了 只好用牙籤固定 tortillas也可做成超大號當wraps的皮 同樣包入生菜 孩子們吃的很開心 當媽媽的我看了更開心
因為打字花時間 看我blog的人也不多 即使看的也都是大內高手 所以我就不野人獻曝 不post做法了 若有人有興趣再留言好了

7/22/2009

California rolls 加州壽司捲

老大一向不吃壽司 大概是小時候看到黑黑的海苔紙不敢吃 所以再也不肯開金嘴吃口壽司 先生剛好恰恰相反非常喜歡吃日本料理 特別是生魚片 所以有時候會買Sashimi級的冷凍鮪魚或鮭魚(我們這裡沒有新鮮的)讓先生過過癮 也因為如此我很少包壽司 直到前一陣子我去這裡的超市買菜時 一位在超市上班的老中給了我兩小盒當日到期的加州壽司捲 才改變了這個局面 當天我就拿了這兩小盒壽司當晚餐吃 沒想到老大喜歡的不得了 要我以後做給他吃 既然有人點菜 當媽媽的即使不會變魔術也要想辦法變出來

壽司飯我一向是自己調味 最近才向老二的日本籍老師要了其祖傳食譜(老師自己反而都是買現成的壽司醋來調味) 我才發現原來除了糖和醋還要加些鹽一起調味 難怪以前老覺得少一味

我沒有做壽司的木桶子 就參考書上的建議 把調好味的壽司飯攤在平盤上 用扇子搧涼 效果還不錯 若有和莎拉的大木盆也可以拿來取代木桶子

然後將竹簾子用保鮮膜包好 放上一張海苔紙 舖滿已搧涼的壽司飯 反個面 灑些白芝麻(用魚卵會更好) 再抹些mayonnaise在中央 喜歡芥末的也可以抹些芥末 再將切成條狀的小黃瓜酪梨和鱘味棒放上去 捲成壽司狀 用鋸齒刀沾水切成一段段就好了 雖然沒有店裡捲的漂亮 但老大還滿捧場的 吃完後還頻說剩下的壽司捲待會兒他要當點心

這裡超市賣的加州壽司捲是用半張海苔紙捲成的 我曾試著用半張海苔紙來做 但技術不好壽司會裂 所以參考書上用全張海苔紙來做這加州壽司捲 效果就好很多

炎炎夏天來道加州壽司捲 大人孩子都開心也開胃 更重要的是安全衛生且新鮮 而且可以省錢 一舉數得和樂而不為

3/07/2009

"烤"薯條---馬鈴薯料理之一

我很少做油炸的食物. 一來熱量高. 二來炸剩下的那一鍋油. 真的不知如何處理. 留下來炒菜也要炒好一陣子. 第三個原因是每次油炸東西. 油總是會濺的到處都是. 但是先生和孩子偏偏很喜歡炸的東西. 炸豬排. 炸雞塊. 薯條常常來者不拒. 每次去速食店. 總是會叫一份薯條. 看他們大人小孩搶薯條吃的模樣. 就忍不住發噱. 所以我一直在search不用炸的薯條. 以前也試過一些食譜. 但都不怎麼樣. 最近去看醫生在waiting room等的時後. 順手翻翻二月號的Cooking Light. 發現了這個薯條做法. 很特別的地方是食譜是用熱水泡馬鈴薯(只要10分鐘). 而不是用大量水洗掉澱粉質. 回到家後我就迫不及待試一試. 結果跟炸的薯條吃起來相差無幾. 我沒有特意去量所有的材料. 就只是隨意倒一些油. 足夠coating所有的馬鈴薯. 鹽也是大概大概. 但原食譜的烘烤時間不對. 450度烤45分鐘太久了. 難怪會被評3顆星(out of 5)而已. 我是將處理好的馬鈴薯條一條一條放在烤架上. 用我的古董convection/microwave oven 450度烤25分鐘.

我們這裡的馬鈴薯有秤重賣的. 也有賣一袋5磅或10磅裝的. 在特價時一袋10磅的馬鈴薯不到三塊錢. 貪心的我當然買一袋回家. 只是除了咖哩料理. 馬鈴薯燒肉和羅宋湯以外. 用到馬鈴薯的機會並不大. 所以一大袋的馬鈴薯常常被我放到發芽丟掉. 現在有這一薯條做法. 我終於用掉一大袋馬鈴薯. 不用再浪費丟掉. 其實馬鈴薯有很多種用法. 以後有機會再post. 若朋友有其他的idea. 歡迎您來建議.

9/09/2008

胖貓牌義大利炒麵


這是我自己想出來的食譜. 我不是個很聰慧的人. 除了幾個家常菜. 我幾乎都要看食譜才做的出來. 難怪婆婆告訴朋友. 她這個媳婦會做菜. 但只會按照食譜做. 當初會發明這一道菜. 主要是家人喜歡吃pasta. 加上外面買的box dinner pasta雖好吃. 但加了太多添加物. 平時電視做菜節目看多了. 總覺得義大利菜不外乎是extra virgin olive oil (初榨橄欖油). 大蒜. 蕃茄. 和parsley(荷蘭芹). 先生有很敏銳的味覺. 連他都說好吃. 相信您也會喜歡.


材料: 初榨橄欖油. 切碎大蒜. 義大利絞肉(Italian sausage). penne (義大利管麵). 切小塊青花菜. 切小塊蕃茄. Parmesan cheese粉. 鹽和黑胡椒. 乾燥parsley.

作法:

1. 依照盒子上的說明. 將penne用水煮熟.

2. 熱鍋. 倒入初榨橄欖油. 油熱. 倒入蒜屑炒香.

3. 下義大利絞肉炒熟. 加青花菜炒透. 再加penne. 拌炒數下. 待penne入味. 加入蕃茄. 再加cheese粉. 鹽和黑胡椒調味. 再撒上parsley. 翻拌均勻即可.

*蕃茄不用煮太久. 只要熱透了即可.

*若沒有義大利絞肉. 可用豬絞肉加fennel(茴香). anise(大茴香). 和basil(羅勒). 混合均勻即可.